【《珍珠鸟》ppt课件14】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
- 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引导学生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 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自然的情感。
二、课文背景介绍
- 作者简介:
《珍珠鸟》是当代作家冯骥才创作的一篇散文,语言清新优美,情感真挚动人。
- 创作背景:
文章写于上世纪80年代,作者通过自己饲养珍珠鸟的经历,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
三、课文内容梳理
1. 故事概要:
文章讲述了一位作家在家中养了一对珍珠鸟,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鸟逐渐从害怕到信任,最终与主人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信赖的过程。
2. 主要人物:
- 作者(“我”):细心、耐心、充满爱心。
- 珍珠鸟:起初胆小,后来逐渐亲近人类。
3. 结构分析:
- 开头:引入珍珠鸟的外形和习性。
- 中间:描述小鸟的成长过程和与“我”的互动。
- 结尾:升华主题,表达对生命的感悟。
四、重点语句赏析
1.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靠近。”
- 这句话体现了小鸟从戒备到信任的心理变化。
2. “渐渐地它胆子大了,甚至跳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
- 表现出小鸟对“我”的依赖和亲近。
3. “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动它。”
- 表现了作者对小鸟的珍惜与呵护。
五、写作特色
1. 细腻的描写:
作者通过对珍珠鸟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让读者感受到小鸟的可爱与灵动。
2. 拟人化的手法:
将珍珠鸟赋予人的情感和行为,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3. 情感真挚:
全文充满了作者对小鸟的深情厚意,令人感动。
六、课堂活动设计
1. 朗读训练:
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小组讨论:
讨论“人与动物如何建立信任关系”,并结合自身经历进行分享。
3. 情景表演:
模拟“我”与珍珠鸟的互动场景,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七、拓展延伸
1. 推荐阅读:
冯骥才的其他作品,如《俗世奇人》《花脸》等,感受其独特的文学风格。
2. 联系生活:
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动物,记录它们的行为和变化,培养观察力和同理心。
八、总结与反思
《珍珠鸟》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更是一堂生动的生命教育课。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学会了如何用心去对待每一个生命,也明白了信任与关爱的重要性。
PPT课件14 完整呈现以上内容,图文并茂,适合课堂教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