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小孤山大孤山》原文、译文及赏析(mdash及高考必修)】一、原文:
余尝游于江之南,舟行至小孤山,见其孤峰独立,气象雄伟。登其巅,四望无际,烟波浩渺,山色空蒙,恍若仙境。遂赋诗曰:“孤山独峙水云间,万古风涛不改颜。谁把江山成画本,我来凭吊古今贤。”
复至大孤山,其势稍逊于小孤,然亦有奇景。山下有石如人立,名曰“石人”,相传为古人所凿,以镇水患。余观其形,神态各异,或怒目而视,或低眉沉思,皆具神韵。
余因感而叹曰:“山川虽无情,然人心有情。小孤之峻,大孤之秀,皆可入画,亦可入心。吾虽非画家,然心中自有山水,愿与后人共赏。”
二、译文:
我曾经游览江南,乘船来到小孤山,看到它独自耸立在水中,气势非凡。登上山顶,放眼望去,四周都是茫茫的水面和远处的青山,景色朦胧美丽,仿佛置身仙境。于是写诗道:“孤山独自矗立在水云之间,千年的风浪未曾改变它的容颜。是谁将这江山绘成画卷?我来此地凭吊古今的贤人。”
接着又到了大孤山,虽然它的气势不如小孤山,但也别有一番奇特的景色。山脚下有一块石头像人一样站立着,名叫“石人”,传说是由古代人雕刻而成,用来镇压水灾。我看着这块石头,形态各异,有的怒目圆睁,有的低头沉思,都充满了神韵。
我因此感慨地说:“山川虽然没有情感,但人心是有感情的。小孤山的高峻,大孤山的秀丽,都可以成为画中的风景,也可以成为心中的风景。我虽然不是画家,但心中也有山水,愿意与后来的人一同欣赏。”
三、赏析:
《过小孤山大孤山》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与个人感悟相结合的散文。作者通过对小孤山和大孤山的细致描绘,展现了江南山水的壮丽与灵动,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文化的追思。
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作者不仅描写了山的外形,还通过“石人”等细节,赋予了山以人文气息,使读者感受到山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历史与文化的象征。
此外,文中“孤山独峙水云间,万古风涛不改颜”一句,既表现了山的坚毅,也暗含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整篇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既有写景,又有抒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是高考语文中不可忽视的经典篇目之一。
结语:
《过小孤山大孤山》不仅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更是一首心灵的诗篇。它让我们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历史的敬仰。对于高中生而言,学习这篇文章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也为高考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