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10136-2015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动物性水产制品)】在食品工业中,水产制品作为重要的蛋白质来源,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为保障市场流通的动物性水产制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我国发布了《GB 10136-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动物性水产制品》。该标准对相关产品的理化指标、微生物限量、污染物控制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是行业生产和监管的重要依据。
该标准适用于以鱼类、虾类、蟹类、贝类等水产品为主要原料,经过加工、冷冻、腌制或干燥等工艺制成的动物性水产制品。涵盖的产品种类广泛,包括即食鱼片、鱼丸、虾干、海蜇皮、鱿鱼丝等常见食品。通过对这些产品的质量控制,确保其在生产、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不受到污染,保持良好的食用品质。
从内容上看,GB 10136-2015不仅明确了各项检测项目,还设定了严格的限值标准。例如,在微生物方面,对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致病菌等进行了严格限制;在理化指标上,涉及水分含量、盐分、脂肪、蛋白质等成分的检测,确保产品营养成分合理且符合消费习惯。此外,对于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污染物也设置了相应的限量要求,防止因环境污染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企业需严格按照该标准进行生产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每一批次的产品都符合国家标准。同时,监管部门也会定期开展抽检,对不合格产品进行通报和处理,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关注度的不断提高,GB 10136-2015的实施不仅是对行业的规范,更是对公众健康的有力保障。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法规的完善,相关标准也将不断优化,推动水产制品产业向更高质量、更安全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