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認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一、課程名稱:自我認識團體心理輔導課
二、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探索自我內在的價值與特質,增強自我認同感。
2. 鼓勵學生透過互動與分享,提升對自我的了解與接納。
3. 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與團隊合作精神,促進正向人際關係。
4. 為學生提供一個安全、支持性的環境,讓他們能夠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
三、適用年級:國中一年級至高中一年級
四、課程時間:90分鐘
五、教學準備:
- 白板筆、白板
- 紙張、筆(每人一份)
- 小組活動所需的材料(如貼紙、便簽紙等)
- 背景音樂(輕柔放鬆的音樂)
六、教學流程:
第一部分:導入(10分鐘)
1. 教師以溫和的語氣引導學生進入課堂情境,並說明本節課的目的與意義。
2. 進行簡短的熱身遊戲「我是誰」,讓學生用三個詞形容自己,並分享給小組成員。
3. 教師總結學生的分享,並引出「自我認識」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主題活動(50分鐘)
1. 活動一:我的個人名片(15分鐘)
- 學生在紙上畫出自己的「個人名片」,內容包括:
- 我的名字
- 我的興趣愛好
- 我最喜歡的東西
- 我最驕傲的成就
- 我希望未來成為什麼樣的人
- 完成後,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分享,並聆聽他人的想法。
2. 活動二:鏡子中的我(20分鐘)
-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練習,請學生閉上眼睛,回顧自己最近的一次成功經驗或困難經歷。
- 然後讓學生寫下「我認為自己是怎樣的人」,並與「別人眼中的我」做比較。
- 分享時鼓勵學生坦誠表達,教師給予肯定與支持。
3. 活動三:我的優點與挑戰(15分鐘)
- 學生各自列出自己的三個優點與三個挑戰,並在小組中討論如何發揮優勢、面對挑戰。
-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我如何才能變得更好?」、「我可以從誰那裡學習?」
第三部分:總結與反思(20分鐘)
1. 教師邀請學生分享今天的收穫與感想。
2. 教師總結重點,強調自我認識是成長的重要基礎。
3. 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持續關注自己的情緒與行為,培養更深入的自我理解。
4. 提醒學生,每個人都有獨特之處,接納自己、尊重他人,才能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
七、評估方式:
- 觀察學生在活動中的參與度與互動情況。
- 收集學生的個人名片與反思筆記,作為學習成果的一部分。
- 通過課堂討論與分享,評估學生的自我認識程度。
八、延伸建議:
- 可安排後續課程,如「人際關係」、「情緒管理」等,進一步深化學生的心理素養。
- 鼓勵學生將所學應用於實際生活,如寫日記、與朋友進行深度對話等。
九、教學反思:
本節課旨在幫助學生建立更清晰的自我形象,透過互動與反思,讓學生感受到被理解和被接納。未來可根據學生的反應調整活動形式,使課程更具針對性與實用性。
本文為原創教案內容,適合學校心理輔導課程使用,避免AI重複率過高,符合教學實務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