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sis指南解读--脓毒血症】在临床医学中,脓毒症(Sepsis)是一个极其重要且复杂的病理状态,涉及全身性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严重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近年来,随着对脓毒症机制研究的深入以及临床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国际上陆续发布了多个关于脓毒症管理的指南,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当属《2021年国际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管理指南》(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2021)。本文将围绕该指南的核心内容,对脓毒症的诊断、评估及治疗策略进行简要解读。
一、脓毒症的定义与分类
根据最新指南,脓毒症被定义为由感染引起的宿主反应失衡,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而脓毒性休克则是脓毒症的一种严重形式,表现为持续性低血压,即使经过充分液体复苏仍需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平均动脉压≥65 mmHg,并伴有组织灌注不足的表现。
指南强调了“感染+器官功能障碍”的双重标准,避免了以往仅依赖发热、白细胞升高等非特异性指标进行判断的情况,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二、早期识别与评估
脓毒症的早期识别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指南推荐使用“qSOFA”评分作为快速筛查工具,其包含以下三项指标:
- 呼吸频率 ≥22 次/分钟
- 意识改变(如GCS评分 ≤13)
- 收缩压 ≤100 mmHg
若患者qSOFA评分≥2,则提示可能存在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应进一步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
此外,对于疑似脓毒症的患者,建议尽快进行血液、尿液、痰液等体液的病原学检测,以明确感染源,指导抗菌药物的选择。
三、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抗生素的使用是脓毒症治疗的核心环节之一。指南强调“早期广谱抗生素治疗”的原则,但同时指出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当地耐药情况调整用药方案。
推荐在确诊或高度怀疑脓毒症后,应在1小时内开始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同时,应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长期使用抗生素,防止耐药菌的产生。
四、液体复苏与血流动力学支持
对于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是首要措施。指南建议初始静脉输注晶体液(如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液),目标是恢复组织灌注,维持平均动脉压≥65 mmHg。
若液体复苏后仍存在低血压,应考虑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和乳酸水平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
五、其他支持治疗
除了抗感染和血流动力学支持外,脓毒症患者还需接受综合管理,包括:
- 机械通气:用于呼吸衰竭患者
- 营养支持: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维持肠道屏障功能
- 糖尿病控制:严格血糖管理可减少并发症
- 深静脉血栓预防:降低肺栓塞风险
六、总结
脓毒症是一种进展迅速、死亡率高的疾病,及时识别、准确评估和科学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2021年版指南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更新,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和循证医学的应用。临床医生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遵循指南建议,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以最大程度改善患者预后。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这一复杂的临床挑战,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