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强化部门预算管理的科学性与规范性,推动财政资源配置更加精准、高效,根据国家相关财政政策和单位实际工作需要,制定本《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方案》。
本方案旨在通过建立和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实现从“重分配”向“重绩效”的转变,确保财政资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挥最大效益。同时,通过绩效目标设定、过程监控、结果评价和反馈整改等环节,全面提升部门预算管理水平。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效能、强化责任落实”的总体要求,构建以绩效为导向的预算管理体系。通过制度建设、流程规范和信息化手段,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系统化、制度化和常态化。
二、基本原则
1. 目标导向原则:围绕部门职能和年度重点工作,明确预算绩效目标,确保资金使用与业务发展相匹配。
2. 统筹兼顾原则: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注重资金使用的可持续性和公平性。
3. 公开透明原则:加强预算绩效信息的公开与共享,增强公众监督和社会参与。
4. 动态调整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绩效指标和管理措施,确保绩效管理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三、实施内容
1. 绩效目标设定
各部门应结合自身职能和年度工作任务,科学合理地设定预算绩效目标,包括产出目标、质量目标、成本控制目标和满意度目标等,确保目标可量化、可考核。
2. 绩效运行监控
建立预算绩效运行监测机制,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和绩效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发现问题及时预警并提出改进措施。
3. 绩效评价与反馈
在预算执行结束后,组织开展绩效自评和第三方评估,全面分析预算资金使用效果,形成评价报告,并将结果反馈至相关部门,作为下一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4. 绩效结果应用
将绩效评价结果纳入部门考核体系,作为预算安排、政策调整和干部奖惩的重要参考,推动绩效管理成果的有效转化。
四、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分管领导牵头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小组,统筹协调各项工作的推进与落实。
2. 完善制度建设
制定和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3. 强化人员培训
定期组织预算绩效管理相关知识培训,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
4. 推进信息化管理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预算编制、执行、监控、评价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性。
五、工作要求
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按照本方案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同时,要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通过本方案的实施,将进一步增强部门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为单位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