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及答】在初中语文学习中,第五单元通常围绕散文、说明文等文体展开,旨在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水平。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点,以下是一份针对“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供同学们复习和巩固使用。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落叶(luò)
B. 沙砾(lì)
C. 翘首(qiáo)
D. 风靡(mǐ)
答案:B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他因为生病了,所以没来参加考试。
B.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C. 我们要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D. 她不仅成绩好,而且品德也很高尚。
答案:D
3.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 风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吹得树叶沙沙作响。
B. 太阳像火球一样炙烤着大地。
C. 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D. 这个问题就像一座大山压在心头。
答案:A(A为拟人,其他为比喻)
4. 下列文章中,不属于说明文的是( )
A. 《中国石拱桥》
B. 《苏州园林》
C. 《桃花源记》
D. 《大自然的语言》
答案:C
5. 下列诗句中,描写季节变化的是( )
A.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B.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答案: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中国石拱桥》的作者是__________。
答案:茅以升
2.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对联出自__________。
答案:顾宪成
3. 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__________。
答案:作比较
4.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
答案:陶渊明
5. 《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提到,物候现象与__________密切相关。
答案:气候
6.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__________的作品。
答案:文天祥
7. 《苏州园林》一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
答案:从整体到局部
8. 《社戏》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
答案:鲁迅
9.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是__________、准确、简明。
答案:科学
10. 《五柳先生传》的作者是__________。
答案:陶渊明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 请简要说明说明文的写作目的及其主要特点。
答:说明文的写作目的是向读者介绍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特征、原理、功能等。其主要特点是客观、准确、条理清晰,常用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2. 结合《桃花源记》,谈谈你对“世外桃源”的理解。
答:《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生活安逸的理想世界,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虽然现实中难以找到真正的“桃花源”,但它表达了人们对和平、自由、幸福生活的追求。
四、阅读理解(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 那时候,我住在乡下,每天清晨都去河边散步。河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岸边的芦苇随风摇曳,仿佛在跳舞。天空湛蓝如洗,偶尔有几只白鹭飞过,留下一道美丽的弧线。
1. 这段文字描写了哪些自然景物?(2分)
答:河水、鱼儿、芦苇、天空、白鹭。
2. 文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分)
答:拟人(如“芦苇随风摇曳,仿佛在跳舞”)、比喻(如“天空湛蓝如洗”)。
3. 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答: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4. 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会如何描述这段景色?(3分)
答:略(根据个人感受作答)
五、作文(20分)
题目:《我眼中的春天》
要求:
- 内容真实,感情真挚;
- 语言流畅,结构清晰;
- 字数不少于500字。
提示: 可以描写春天的自然景象、人们的活动、自己的感受等。
总结:
通过对本单元内容的复习和练习,同学们可以进一步巩固说明文的阅读技巧、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希望本次测试题能帮助大家查漏补缺,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温馨提示: 学习过程中应注重积累,多读多写,才能真正提升语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