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方候袁公原文及翻译】《陈元方候袁公》是一篇出自《世说新语·言语》的古代文言短文,讲述了东汉时期少年陈元方(陈纪)在拜访袁公时,面对对方的提问机智应对的故事。这篇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刻,体现了古代士人之间的智慧交锋与礼仪风范。
原文:
>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太丘,太丘使元方客。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袁公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袁公大惭,下车引之,曰:“吾去矣。”
翻译:
陈元方十一岁的时候,去拜访太丘(即陈寔,他的父亲),太丘让元方作为客人接待。元方说:“您和我父亲约定在中午见面。中午没到,就是没有信用;当着孩子的面责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袁公说:“你真是个不讲道理的人!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
元方说:“您和我父亲约定在中午见面。中午没到,就是没有信用;当着孩子的面责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袁公非常惭愧,走下车来拉住元方的手说:“我该走了。”
内容解析:
这段文字虽然简短,但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紧凑。陈元方年纪虽小,却能清晰地指出对方的错误,既维护了父亲的尊严,又不失礼貌,展现了他聪慧、有礼的性格。而袁公在被指出问题后,也能虚心接受,表现出一种宽容和自省的态度。
文章通过一次简单的会面,揭示了“信”与“礼”的重要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诚信与礼仪的高度重视。
总结:
《陈元方候袁公》不仅是一则生动的古代故事,更是一堂关于做人处事的道德课。它告诉我们:无论年龄大小,都应坚守诚信、尊重他人。同时,面对误解或批评时,也要有勇气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势压人。
这篇短文虽小,却蕴含深刻的哲理,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