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精选范文 >

中庸章句全文原文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中庸章句全文原文,求快速帮忙,马上要交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21 04:49:32

中庸章句全文原文】《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后由南宋理学家朱熹将其从《礼记》中独立出来,并作《中庸章句》,成为“四书”之一。《中庸》强调“中和之道”,主张以适度、平衡的方式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追求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以下是对《中庸章句》全文内容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其核心思想与章节结构:

一、文章总结

《中庸章句》共三十三章,内容涵盖天道、人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多层次的思想体系。朱熹在注释中强调“中庸”并非“折中”,而是指“不偏不倚”的正道,是符合天理、人情的最高道德标准。全篇贯穿“诚”与“敬”的理念,主张通过内在修养达到外在的和谐。

文章语言精炼,逻辑严密,具有极高的哲学价值与道德指导意义,对后世儒家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中庸章句》全文内容概览(表格)

章节 标题 内容简要 核心思想
第1章 天命之谓性 讲述天赋予人的本性 人性本善,与天道相通
第2章 修道之谓教 强调修养与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与实践实现中庸之道
第3章 道不可离 说明道与生活密不可分 中庸之道应融入日常行为
第4章 喜怒哀乐之未发 描述未受情绪影响的本心 心性本静,需修养以达中和
第5章 无弗敬也 强调恭敬之心 对天地、祖先、他人皆应恭敬
第6章 其实难哉 讨论中庸的难度 实践中庸需要高度自律与智慧
第7章 或生而知之 提及不同人的悟性差异 有人天生聪慧,有人需后天努力
第8章 有弗学 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是通向中庸的必经之路
第9章 意诚而后心正 说明诚意与正心的关系 心正源于意诚,二者相辅相成
第10章 物格而后知至 探讨格物致知 通过观察事物达到真知
第11章 知至而后意诚 进一步阐明知与诚的关系 真知促进诚意,诚意推动行动
第12章 修身在正其心 强调修身的关键 心正则身修,修身是基础
第13章 正心而后身修 重复正心与修身的关系 心正才能身修,内外一致
第14章 身修而后家齐 修身与齐家的关系 修身是齐家的前提
第15章 家齐而后国治 齐家与治国的关系 家庭和睦是国家治理的基础
第16章 国治而后天下平 治国与平天下的关系 国家安定才能天下太平
第17章 天下之达道五 列举五种普遍之道 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
第18章 天下之达德三 提出三种普遍美德 智、仁、勇
第19章 君子之道费而隐 讨论君子之道的深浅 表面普通,内涵深刻
第20章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 用比喻说明君子之道 如远行需循序渐进
第21章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强调和谐共生 自然万物应相互包容
第22章 今夫山一卷石之多 举例说明积累的重要性 小事积累成就大事
第23章 大哉圣人之道 赞扬圣人之道 圣人之道博大精深
第24章 喜怒哀乐之未发 再次强调未发之时的心性 心性本静,需修养以达中和
第25章 致中和,天地位焉 说明中和的作用 达到中和,天地各安其位
第26章 有弗学 重复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是通往中庸的关键
第27章 知者过之 讨论智者的局限 过于聪明可能偏离中道
第28章 愚者不及 说明愚者的不足 不够聪明也可能偏离中道
第29章 诚者,天之道也 强调“诚”的重要性 诚是天道的本质
第30章 诚之者,人之道也 说明人为的诚 人应效法天道,做到诚实
第31章 自明诚,谓之教 说明自明与诚的关系 通过自我反省达到真诚
第32章 自明诚,谓之教 重复强调自明诚的意义 教育应引导人自我觉悟
第33章 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总结诚与明的关系 诚与明互为因果,相辅相成

三、结语

《中庸章句》不仅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中关于人生修养、社会秩序和宇宙规律的经典之作。它倡导的“中和”、“诚敬”、“格物致知”等理念,至今仍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以上就是【中庸章句全文原文】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