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篪的意思篪的解释篪的拼音篪的笔顺】“篪”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字,但在古代文化中有着一定的意义。以下是对“篪”的详细解释,包括其含义、拼音、笔顺以及相关说明。
一、
“篪”是一种古代乐器,属于吹奏类乐器,常用于宫廷音乐或祭祀场合。在古籍中,“篪”也常与“埙”并提,象征着和谐的音律。该字读作 chí,总共有 12 画,结构为左右结构。
由于“篪”字使用频率较低,许多人对其了解不深。本文将从字义、发音、书写等方面进行系统介绍,帮助读者全面理解这一汉字。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汉字 | 箏 |
拼音 | chí |
部首 | 竹(左) |
笔画数 | 12 画 |
结构 | 左右结构 |
五笔编码 | TGEY |
造字法 | 形声字(竹+此=篪) |
本义 | 古代一种管乐器 |
引申义 | 和谐、雅乐 |
使用场景 | 古代音乐、文学作品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古文或专业术语 |
三、详细解释
1. 字义解析
“篪”最初是指一种古代的吹奏乐器,形状类似笛子,但比笛子粗一些,通常由竹制成,声音低沉而悠扬。它常与“埙”一起使用,象征着天地之间的和谐之声。
在《诗经》等古代文献中,“篪”也常被用来比喻音乐的美妙和礼仪的庄重。
2. 拼音与发音
“篪”的拼音是 chí,第一声,发音清晰、柔和。在普通话中,这个字并不常见,多出现在古文或专业音乐领域中。
3. 笔顺详解
“篪”的笔顺如下(共12画):
1. 竖
2. 横折
3. 横
4. 横
5. 竖
6. 横折
7. 横
8. 竖
9. 横
10. 横
11. 撇
12. 捺
建议在书写时注意左右结构的平衡,左边“竹”部要写得紧凑,右边“此”部要略显舒展。
4. 使用场景与现代意义
在现代汉语中,“篪”字较少使用,主要出现在古文研究、音乐史或书法艺术中。它代表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深厚底蕴,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四、结语
“篪”虽然不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汉字,但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它的意思、发音、笔顺以及使用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学习古文、音乐或书法的人士来说,掌握“篪”这样的字,也是一种知识积累和审美提升的体现。
以上就是【篪的意思篪的解释篪的拼音篪的笔顺】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