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緌饮清露的緌怎么读】“垂緌饮清露”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蝉》,是一首借物抒怀、托物言志的诗作。其中,“緌”字较为生僻,常引起读者疑惑。本文将从字义、读音、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緌”是一个汉字,读音为 ruí,声调为 第二声(阳平)。其本义是指古代帽缨下垂的部分,引申为一种装饰或象征性的饰物。在古诗文中,“緌”常用来形容蝉的触须或头部的细长部分,具有形象生动的修辞效果。
在诗句“垂緌饮清露”中,“垂緌”指的是蝉的触须下垂的样子,而“饮清露”则表现了蝉在高处吸食露水的生活习性,同时也暗含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赞美。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字形 | 緌 |
拼音 | ruí |
声调 | 第二声(阳平) |
本义 | 古代帽子下垂的饰带 |
引申义 | 蝉的触须或头部细长部分 |
出处 | 李商隐《蝉》:“垂緌饮清露” |
诗句解释 | 形容蝉低头饮露水的姿态,象征高洁自持 |
使用场景 | 古诗词、文言文、文学赏析等 |
三、结语
“緌”虽然不是常用字,但在古诗文中具有重要的意象价值。了解其读音与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典诗词的意境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对于学习古文或研究唐诗的朋友来说,掌握这类生僻字是提升文学素养的重要一步。
通过以上总结和表格对比,可以更直观地掌握“緌”的相关信息,避免因字形复杂而产生误解。
以上就是【垂緌饮清露的緌怎么读】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