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为确保企业内部各类设施设备的安全运行,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制定本《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该制度涵盖设备的采购、使用、维护、检查、报废等全过程管理,旨在建立科学、规范、可持续的安全管理体系。
一、制度目的
1. 明确设施设备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岗位职责;
2. 规范设备操作流程,减少人为失误;
3. 定期检查与维护,保障设备正常运行;
4. 预防和控制设备事故风险,保护员工生命安全和公司财产;
5. 提高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运营成本。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设施设备的使用、维护、管理及相关人员,包括但不限于:
| 设施设备类型 | 适用范围 |
| 机电设备 | 各类电机、配电箱、变频器等 |
| 建筑设施 | 楼宇结构、消防系统、电梯等 |
| 生产设备 | 加工机械、生产线装置等 |
| 信息系统设备 | 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等 |
| 其他设备 | 办公设备、特种设备等 |
三、管理职责
| 职责部门 | 主要职责 |
| 安全管理部门 | 制定并监督执行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培训和检查 |
| 使用部门 | 负责设备日常操作、维护及异常情况上报 |
| 维护维修部门 | 定期进行设备检修、保养,确保设备性能 |
| 采购部门 | 保证采购设备符合安全标准,提供技术资料 |
| 人力资源部 | 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
四、设备管理流程
1. 采购阶段
- 严格审核供应商资质,确保设备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
- 签订合同明确设备安全责任;
- 收集设备技术资料、操作手册、合格证等。
2. 验收阶段
- 组织专业人员对设备进行验收;
- 核查设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及安全规范;
- 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信息。
3. 使用阶段
-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上岗资格;
-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设备;
- 禁止非授权人员擅自操作设备。
4. 维护保养阶段
- 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定期进行清洁、润滑、检查;
- 对关键设备实行“一机一档”管理;
- 发现故障及时报修,不得带病运行。
5. 报废阶段
- 设备达到使用年限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时,按规定申请报废;
- 报废设备需经安全评估后处理,防止二次伤害。
五、监督检查机制
1. 安全管理部门每月开展一次全面检查;
2. 使用部门每日进行自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3. 对重大隐患问题实行“挂牌督办”,限期整改;
4. 对违反制度的行为,按公司规定追究责任。
六、培训与教育
1. 新员工入职必须接受设备安全操作培训;
2. 每年组织一次全员安全知识考核;
3.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需持证上岗;
4. 定期邀请专家开展安全讲座,提升员工安全意识。
七、附则
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3. 各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通过本制度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水平,营造一个更加稳定、高效、安全的工作环境。
以上就是【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