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徐孺子原文】《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期刘义庆所编的一部志人小说集,记载了汉魏至东晋时期士人的言行轶事,语言简练、内容生动,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历史价值。其中,“徐孺子”一节,记录了东汉名士徐稚(字孺子)的言行,体现了他清高自持、不慕荣利的性格特点。
一、
《世说新语·徐孺子》主要讲述了徐稚的生平事迹及其与当时名士之间的交往,尤其是他对权贵的不屑和对友情的重视。文章通过几个小故事,展现了徐稚淡泊名利、重情重义的形象。
1. 不为官所动:徐稚虽有才学,但不愿做官,拒绝朝廷征召,表现出一种隐逸之志。
2. 待友如宾:他对待朋友非常真诚,即使在贫困中也坚持礼节,体现出高尚的人格。
3. 不趋炎附势:面对权贵,他从不阿谀奉承,保持独立人格。
这些行为不仅反映了徐稚个人的品格,也体现了东汉末年士人阶层的一种精神风貌。
二、原文与释义对照表
| 原文 | 释义 |
|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或问曰:“若汝何以不学?”对曰:“吾闻月中有桂树,欲取其影。” | 徐稚九岁时,在月下玩耍,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学习?”他回答:“我听说月亮上有桂树,想摘它的影子。” |
| 及长,学通五经,尤精《春秋》,乡里称其贤。 | 长大后,他通晓五经,尤其精通《春秋》,乡里人都称赞他的贤德。 |
| 太守陈蕃素不礼士,独敬徐孺子,常置榻于府,去则悬之。 | 太守陈蕃一向不重视士人,唯独尊敬徐稚,常常在府中设榻接待他,离开时就将榻挂起。 |
| 时人谓之“徐公榻”。 | 当时人们称这榻为“徐公榻”。 |
| 稚尝过黄宪,宪亦不迎送,止坐一室,共语终日。 | 徐稚曾拜访黄宪,黄宪也不迎接送别,只在一个房间里,两人交谈一整天。 |
| 人问其故,宪曰:“徐君不言,我亦不言。” | 有人问原因,黄宪说:“徐君不说,我也就不说了。” |
| 时人叹曰:“二贤相语,不言而意合。” | 当时的人感叹道:“两位贤人对话,虽不言语却心意相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