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黄河颂】《黄河颂》是光未然(张光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选自《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这首诗以雄浑激昂的语言,歌颂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赞美。在七年级语文教材中,《黄河颂》是一篇重要的诗歌作品,旨在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气势与情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并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一、
《黄河颂》通过描绘黄河的壮阔景象,展现了黄河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重要意义。诗人用“啊!黄河!”作为反复出现的句式,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感染力。全诗分为三个部分:
1. 第一部分:描写黄河的自然景观,如奔流不息、波涛汹涌,展现出黄河的磅礴气势。
2. 第二部分:回顾中华民族的历史,将黄河与民族精神联系起来,表达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3. 第三部分:展望未来,呼吁人们学习黄河的精神,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整首诗语言凝练、感情充沛,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时代感。
二、知识点总结表
| 内容类别 | 具体内容 |
| 作者 |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 |
| 体裁 | 现代诗 |
| 出处 | 《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 |
| 主题思想 | 歌颂黄河,赞美中华民族的坚强意志和伟大精神 |
| 艺术特色 | 反复咏叹、排比句式、比喻修辞、气势恢宏 |
| 重点语句 |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你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
| 情感表达 | 热爱祖国、赞美母亲河、激发民族自豪感 |
| 教学目标 | 提高朗读能力、理解诗歌意象、体会作者情感 |
三、教学建议
1. 朗读训练: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与气势。
2. 意象分析:引导学生理解“黄河”这一意象所代表的民族精神。
3. 背景拓展:结合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诗歌的时代意义。
4. 写作延伸:鼓励学生模仿《黄河颂》的写作风格,进行短诗创作。
《黄河颂》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更是一曲激励人心的民族赞歌。它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起对祖国的热爱与责任感。
以上就是【语文七年级黄河颂】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