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阅读练习
1. 背景知识
杜甫创作《春望》的时代背景是什么?请结合诗句分析其情感基调。
2. 修辞手法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 意境描绘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画面,并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4. 主题思想
《春望》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进行阐述。
5. 语言特色
杜甫在《春望》中是如何通过语言表达他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的?
参考答案
1. 背景知识
《春望》创作于安史之乱时期,当时长安沦陷,国家动荡不安。诗中的“国破山河在”直接反映了这一历史背景。情感基调以忧国忧民为主,同时夹杂着个人的悲凉与无奈。
2. 修辞手法
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花溅泪”和“鸟惊心”将自然景物人格化,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哀伤与愤懑。
3. 意境描绘
诗句描绘了一幅荒凉破败的画面:曾经繁华的都城如今满目疮痍,春天的到来并未带来生机,反而让草木更加茂盛,显得更加萧条。这句诗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4.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战乱中长安城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深切关注以及对亲人团聚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5. 语言特色
杜甫通过简洁凝练的语言,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形象地展现了战争带来的灾难以及家人之间深厚的感情纽带。整首诗语言质朴却饱含深情,令人动容。
希望这份练习能够帮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春望》的丰富内涵,感受杜甫诗歌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