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精选范文 >

苏轼《定风波》语文课教学设计方案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苏轼《定风波》语文课教学设计方案,蹲一个懂的人,求别让我等太久!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5-16 08:32:58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苏轼的《定风波》,掌握词中的重要字词及句意。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小组讨论和教师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苏轼在作品中表达的情感以及创作背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其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理解苏轼在逆境中的从容与智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分析词作的艺术特色,理解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 难点:结合苏轼的生平经历,探讨他面对挫折时的心态转变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及相关参考资料(如《东坡乐府笺》)。

2.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音频或视频资料。

3. 制作PPT辅助课堂讲解。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提问方式引入:“同学们是否听说过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苏轼?他的诗词有何特点?”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苏轼作品,如《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从而自然过渡到今天的学习内容——《定风波》。

(二)初读感知

1. 朗读课文

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节奏与停顿;随后让学生自由朗读,并标注不熟悉的字词。

2. 疏通文意

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借助注释翻译全词,教师巡视指导。

(三)深入探究

1. 整体把握

提问:“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鼓励学生发表看法,总结出本词主要体现了苏轼旷达乐观的精神风貌。

2. 细节赏析

- 关注关键词汇:“莫听穿林打叶声”,这里的“莫听”传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 分析修辞手法:“一蓑烟雨任平生”,运用了何种表现形式来增强感染力?

3. 联系背景

结合苏轼被贬黄州的经历,探讨此时期他的人生态度变化,并思考这对现代人有何启示。

(四)拓展延伸

1. 邀请几位同学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是如何应对的。

2. 推荐阅读其他体现苏轼旷达情怀的作品,比如《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五、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定风波》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词作,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哲学。希望每位同学都能从中汲取力量,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自信地前行。

六、布置作业

1. 背诵并默写《定风波》;

2. 查阅资料了解苏轼一生的主要事迹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以上为本次语文课的教学设计方案,旨在通过系统化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定风波》的思想内涵与艺术价值。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