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陈与义的《登岳阳楼(其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吟诵的经典之作。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诗人登临岳阳楼时所见的壮丽景色,更寄托了他对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的深沉思考。
原文回顾
>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阅读答案解析
首联“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点明了地点与时间,通过“帘旌不动”和“夕阳迟”两个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颔联“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则将视野扩展到历史与自然交织的广阔空间,让人感受到一种时空交错的沧桑感。颈联“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直接抒发了诗人漂泊天涯的孤独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尾联“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进一步深化主题,以“白头”、“老木”等衰老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叹息。
作品赏析
陈与义的这首诗,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又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他以岳阳楼为依托,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使整首诗既具画面感又富含哲理。特别是“万里来游还望远”一句,道出了诗人虽身处异乡却心系故国的复杂情感;而“三年多难更凭危”则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最后,“白头吊古风霜里”的感叹,则是诗人对自己一生漂泊经历的总结,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综上所述,《登岳阳楼(其一)》不仅是陈与义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更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普遍心境的缩影。它提醒我们,在欣赏这些千古绝唱的同时,也要学会从中汲取智慧,思考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