俭至其国,见始毕可汗方猎,因请见曰:“天子闻可汗之狩,遣臣致问。”始毕可汗曰:“中国之人皆畏我,惟君独不来。”俭曰:“唐国虽小,然有礼义之邦,未尝畏强凌弱。今特遣臣来,欲结好于可汗耳。”始毕可汗悦,与之宴饮数日而还。
及太宗即位,召俭为黄门侍郎。时突厥复入寇,太宗欲亲征,俭谏曰:“陛下新即位,四方未宁,宜安内以待外。且突厥未有大过,不宜轻动干戈。”太宗从之,乃止。后突厥果内附,太宗嘉其先见,迁俭为侍中。
俭性宽厚,不事苛察,每有奏议,必详审利害,故多见采纳。贞观四年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襄。
【试题】
1. 唐俭为何被派遣出使突厥?
2. 始毕可汗为何对唐俭的态度有所改变?
3. 太宗欲亲征时,唐俭为何劝阻?
4. 结合文章内容,评价唐俭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
1. 唐俭被派遣出使突厥是因为他熟悉边疆事务,高祖希望他能安抚突厥。
2. 唐俭以智慧和礼仪打动了始毕可汗,使其改变了态度。
3. 唐俭认为新帝即位,国内尚未安定,不应轻易发动战争。
4. 唐俭性格宽厚,不拘小节,善于分析利弊,具有远见卓识。
【译文】
唐俭字茂约,是太原晋阳人。他的父亲唐鉴在隋朝任司农卿。唐俭年轻时就很有才华和口才,继承了北营县公的爵位。武德初年,他担任中书舍人。当时突厥多次侵犯边境,高祖因为唐俭通晓边疆事务,派他作为使者前往突厥,安抚启民可汗。
唐俭到达突厥后,见到始毕可汗正在打猎,于是请求见面说:“天子听说可汗在狩猎,派我前来问候。”始毕可汗说:“中原的人都怕我,只有你敢来。”唐俭回答道:“唐国虽然不大,但是一个有礼义的国家,从未畏惧强权欺压弱小。现在特意派我来,就是想与可汗建立友好关系。”始毕可汗听后很高兴,与唐俭宴饮数日后送他回国。
等到太宗即位,召唐俭担任黄门侍郎。当时突厥再次入侵,太宗打算亲自出征,唐俭劝谏说:“陛下刚刚登基,天下还未完全安定,应该先稳定内部再考虑外部事务。况且突厥并没有大的过错,不宜轻易动用武力。”太宗听从了他的建议,停止了出征计划。后来突厥果然归附唐朝,太宗赞赏唐俭的远见,升任他为侍中。
唐俭性格宽厚,不喜欢苛刻地追究细节,每次上奏议事时,都会仔细权衡利弊得失,因此大多能得到采纳。贞观四年去世,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