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这首古诗《明月何皎皎》选自《古诗十九首》,是一首充满情感张力的作品。诗中以“明月”为引子,通过主人公在月下徘徊、沉思的心境,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和对家乡与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先从字面来看,“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开篇描绘了夜晚明亮的月光洒落在精致的床帐上。这不仅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氛围,也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接着,“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生动地刻画了主人公因内心忧愁而无法入眠,起身在室内来回踱步的情景,这种动作描写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立体。
再看后半部分,“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表明主人公虽身处异地,表面上看似生活愉快,但内心却始终牵挂着故乡。“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进一步强调了他内心的孤独无助,无人可以倾诉自己的烦恼。最后,“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则将整首诗推向高潮,展现了主人公在极度悲伤之下流下眼泪的场景,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他的痛苦与无奈。
从艺术手法上讲,本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式,通过对自然景象(如明月)的描写来烘托人物情绪。同时,它也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异乡生活的表面快乐与内心的深深忧愁形成鲜明对照,从而突出了主题思想。
总之,《明月何皎皎》以其简洁凝练的语言、丰富细腻的情感以及独特的表现形式成为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