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维嘉靖之季,余自滇南而东,涉山渡水,行至黔中。是日也,风和日丽,云淡天高,余独行于山径之间,心旷神怡,不觉步履轻盈。
初入黔境,山势渐高,林木葱郁,鸟语花香,令人目不暇接。余观其地势,多石少土,山形峭拔,溪流潺潺,绕石而过,清冽可人。沿途所见,皆为奇峰异石,或如虎踞,或似龙盘,气象万千,非笔墨所能尽述。
行至一村,村民皆衣着朴素,言语质朴。余与之交谈,方知此地名曰“龙潭”,因村前有泉,清澈见底,相传为龙所居,故得此名。村民虽贫,然待客甚厚,献茶奉饭,情意拳拳。余感其诚,遂留宿一宵,夜话山川风物,颇得其趣。
翌日晨起,天色微明,余辞别村民,继续前行。山路崎岖,草木丛生,偶有野兽出没,余谨防之。行至半山,忽见一古寺,匾额题曰“灵隐禅院”。余步入其中,殿宇庄严,香火鼎盛,僧人见余来,迎之以礼,问其所从,余告以游历之志。僧人叹曰:“此地多幽胜,然亦险峻,君若欲探其奥妙,须慎之又慎。”
余闻言,心生敬意,遂在寺中稍作歇息,观其壁画、碑刻,皆古雅可赏。寺中老僧谈及昔年游人,多有迷途者,或遇瘴气,或遭猛兽,故劝余勿贪远而忘返。
余虽心怀壮志,亦不敢轻视山川之险。遂依老僧之言,择路而行,避险就易。行至一处,见山势陡峭,岩壁如削,上有飞瀑垂落,声如雷鸣。余立于崖下,仰望其势,不禁赞叹古人所言“飞流直下三千尺”之妙。
暮色四合,余乃结庐于山腰,篝火燃起,星河满天。余披衣坐于火前,思及一路所见,感慨良多。山川之壮丽,人情之淳厚,皆令人心驰神往。然亦深知,此行虽乐,亦需谨慎,不可贪图一时之快,而误终身之计。
于是,余将所见所闻,逐一记录于册,以备后日之考。此即《黔游日记八》之所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