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出自唐代诗人张籍的《秋思》,是唐代诗歌中极具代表性的思乡之作。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描绘一个普通的场景,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原诗如下: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一、诗句解析
“洛阳城里见秋风”:诗人身处洛阳城中,看到秋天的景象,尤其是秋风的到来,引发了他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秋风不仅是季节变化的象征,也常被用来寄托离愁别绪。
“欲作家书意万重”:他想要写一封家书,表达内心千言万语的情感,但思绪纷繁,不知从何说起。这里的“意万重”不仅指内容丰富,更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
“复恐匆匆说不尽”:他担心时间太紧,来不及把所有的感情都写进信里,生怕遗漏了重要的内容。
“行人临发又开封”:送信的人已经准备出发,他却再次打开信封,想要再添几句话,体现出一种难以割舍的牵挂和不安。
二、全诗赏析
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但却层层递进,情感深沉。诗人以极简的语言,刻画出一个平凡却动人的场景——一个在异乡漂泊的游子,因秋风而起思乡之念,进而写下家书,却又在临行前反复修改,生怕表达不够充分。
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夸张的修辞,却因其真实细腻的情感打动人心。它展现了古代文人对家庭、亲情的重视,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离别时的无奈与牵挂。
“欲作家书意万重”一句,已经成为后世表达思乡之情的经典表达之一,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以小见大”的艺术特色。
三、文化意义
《秋思》不仅是一首描写思乡之情的诗,更是中华文化中“家国情怀”的缩影。在古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一封家书承载着游子对亲人的全部牵挂。这种情感在今天依然具有强烈的共鸣。
此外,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情深不言”的审美情趣,即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最深刻的感情,正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结语: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虽短,却蕴含深远。它不仅仅是一首思乡诗,更是一种情感的象征,是无数游子心中无法抹去的牵挂。在现代社会,尽管通讯便捷,但那份对故乡的思念,依旧深深植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