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精选范文 >

《留侯论》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留侯论》译文、原文、翻译对照,求大佬赐我一个答案,感谢!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6 13:29:41

《留侯论》译文、原文、翻译对照】《留侯论》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篇议论性散文,文章通过对张良(即留侯)的分析,探讨了“忍”的重要性,强调一个人若能在逆境中保持冷静、克制情绪,才能成就大业。这篇文章不仅语言精炼,思想深刻,也体现了苏轼对历史人物的独特见解。

一、原文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奇士邪?或曰:‘黄石公,亦人也,岂得为鬼乎?’吾观其人,其貌不甚伟,其言甚简,而其意甚深。彼其所以不与人争者,盖有所待也。夫欲有所为,而先自抑其气,以求其志之遂,此其所以能忍也。

今夫匹夫之勇,怒而相杀,其势虽盛,终不能久。至于天下之大,非一朝一夕所能成也。故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之贤者,必能忍小耻,以成大功。若夫匹夫之徒,不能忍,而轻于一死,是谓无志之人也。故曰:‘能忍,斯可以成其大。’

二、译文

古代所说的杰出人物,必定有超越常人的节操。普通人遇到侮辱时,会拔剑而起,冲上去争斗,这并不算真正的勇敢。真正的大勇之人,即使突然面临危险也不会惊慌,即使无缘无故受到欺凌也不生气。这是因为他们的胸怀广阔,志向远大。

张良在桥上接受老人的教导,这件事非常奇怪;但又怎么能说这不是秦朝的奇才呢?有人说:“黄石公,难道不是人吗?怎么会被认为是鬼?”我认为他这个人,外表并不魁梧,言语也很简短,但他的心思却非常深远。他之所以不与人争斗,是因为他有等待的机会。想要有所作为,首先要压抑自己的情绪,以求实现自己的志向,这就是他能够忍耐的原因。

如今那些普通人的勇气,只是因为愤怒而互相残杀,虽然气势汹汹,但终究不能持久。至于天下的大事,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因此说:“上天要将重任交给某人,必定先让他内心受苦,身体劳累,饥饿困顿,使他的行为不断受挫,以此来锻炼他的意志,增强他的能力。”

贤德的人,必定能忍受小小的耻辱,从而成就大的功业。如果只是普通的平民,不能忍受一时的委屈,轻易地选择死亡,那就是没有志向的人。所以说:“能够忍耐,才可以成就伟大的事业。”

三、翻译对照总结

| 原文 | 译文 |

|------|------|

|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 古代所说的杰出人物,必定有超越常人的节操。 |

|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 普通人遇到侮辱时,会拔剑而起,冲上去争斗,这并不算真正的勇敢。 |

|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 真正的大勇之人,即使突然面临危险也不会惊慌,即使无缘无故受到欺凌也不生气。 |

|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 这是因为他们的胸怀广阔,志向远大。 |

|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 | 张良在桥上接受老人的教导,这件事非常奇怪; |

| 然亦安知其非秦之奇士邪? | 但又怎么能说这不是秦朝的奇才呢? |

| 或曰:‘黄石公,亦人也,岂得为鬼乎?’ | 有人说:“黄石公,难道不是人吗?怎么会被认为是鬼?” |

| 吾观其人,其貌不甚伟,其言甚简,而其意甚深。 | 我认为他这个人,外表并不魁梧,言语也很简短,但他的心思却非常深远。 |

| 彼其所以不与人争者,盖有所待也。 | 他之所以不与人争斗,是因为他有等待的机会。 |

| 夫欲有所为,而先自抑其气,以求其志之遂,此其所以能忍也。 | 想要有所作为,首先要压抑自己的情绪,以求实现自己的志向,这就是他能够忍耐的原因。 |

| 今夫匹夫之勇,怒而相杀,其势虽盛,终不能久。 | 如今那些普通人的勇气,只是因为愤怒而互相残杀,虽然气势汹汹,但终究不能持久。 |

| 至于天下之大,非一朝一夕所能成也。 | 至于天下的大事,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 |

| 故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因此说:“上天要将重任交给某人,必定先让他内心受苦,身体劳累,饥饿困顿,使他的行为不断受挫,以此来锻炼他的意志,增强他的能力。” |

| 人之贤者,必能忍小耻,以成大功。 | 贤德的人,必定能忍受小小的耻辱,从而成就大的功业。 |

| 若夫匹夫之徒,不能忍,而轻于一死,是谓无志之人也。 | 如果只是普通的平民,不能忍受一时的委屈,轻易地选择死亡,那就是没有志向的人。 |

| 故曰:‘能忍,斯可以成其大。’ | 所以说:“能够忍耐,才可以成就伟大的事业。” |

四、结语

《留侯论》不仅是对张良的赞颂,更是对“忍”这一品质的高度赞扬。苏轼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了他对人生修养和处世之道的深刻理解。在现代社会中,面对压力与挑战,学会“忍”,不仅是智慧的体现,更是成功的前提。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