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夜曲中闻折柳全诗】“此夜曲中闻折柳”,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原诗为:
> 谁家玉笛暗飞声,
> 散入春风满洛城。
> 此夜曲中闻折柳,
> 何人不起故园情。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春夜,诗人听到远处传来的笛声,悠扬婉转,仿佛在诉说着离别与思念。而“折柳”一词,则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象征着送别、惜别之情。
“折柳”源自古代的一种习俗,古人送别时,常折柳枝相赠,寓意“留恋”、“挽留”。柳树因其柔韧、易生、生命力强,被赋予了深厚的象征意义。因此,“折柳”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听笛这一瞬间,触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笛声如泣如诉,唤起了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使人在异乡的夜晚也忍不住回想起远方的亲人和熟悉的家园。
“此夜曲中闻折柳”,不仅是对音乐的描写,更是对情感的深刻表达。它让我们明白,一首诗,一段旋律,有时可以成为连接心灵的桥梁,唤起人们最真挚的情感。
在现代生活中,虽然我们不再用“折柳”来送别,但那份对家乡、对亲人的牵挂却从未改变。无论是身处异国他乡,还是奔波于城市之间,当我们听到熟悉的旋律,或看到一片柳枝,心中总会泛起一丝涟漪,那是岁月沉淀下来的情感。
所以,读诗,不只是为了欣赏文字之美,更是为了感受其中蕴含的深情与哲思。正如李白所写,此夜曲中闻折柳,虽是古时之景,却依旧能触动今人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