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周边儿童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总结(工作报告)】为切实保障广大中小学生及儿童的饮食安全,进一步规范校园周边食品经营秩序,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根据上级部门相关工作部署,我单位于近期组织开展了校园周边儿童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现将此次整治工作的开展情况、取得成效及存在问题进行总结汇报。
一、工作背景与总体部署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学校布局的调整,校园周边食品销售点数量逐年增加,部分经营者存在无证经营、销售“三无”产品、过期变质食品等问题,严重威胁儿童的身体健康。为有效遏制此类现象,我单位高度重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整治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协同联动,确保专项整治工作有序推进。
二、主要工作措施
1. 全面排查摸底,建立监管台账
由市场监管、教育、公安等部门联合行动,对辖区内学校周边200米范围内的食品经营单位进行全面排查,重点检查小卖部、便利店、流动摊贩等场所,建立动态监管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2. 突出重点区域,强化执法检查
针对节假日、开学季等重点时段,加大对校园周边食品经营单位的巡查频次,重点查处销售过期食品、假冒伪劣商品、无证照经营等违法行为,依法取缔非法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3. 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安全意识
联合学校、社区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手册、举办讲座、张贴海报等形式,向学生及家长普及食品安全常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引导消费者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品。
4. 推动社会共治,形成监管合力
建立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信息共享机制,鼓励家长、教师、学生积极参与监督,设立举报热线,畅通投诉渠道,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监督的共治格局。
三、取得的成效
通过本次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 共检查食品经营单位150余家,下达整改通知书30余份,依法取缔无证经营户5家;
- 清理过期、变质食品200余件,没收违法产品若干;
- 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10余场,覆盖师生及家长近万人次;
- 建立校园周边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推动形成常态化管理格局。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尽管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 部分流动摊贩流动性强,监管难度较大;
2. 个别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
3. 宣传覆盖面还不够广,部分学生和家长食品安全意识有待提高;
4. 多部门协作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信息共享不够及时。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1. 持续加大执法力度,保持高压态势,坚决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2. 推动建立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精细化管理;
3. 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升全民食品安全意识;
4. 强化部门协作,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食品安全治理新格局。
六、结语
校园周边儿童食品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是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我单位将继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切实筑牢校园周边食品安全防线,为广大儿童营造一个安全、健康、放心的消费环境。
特此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