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屠敦之鼎】春秋时期,诸侯纷争,天下动荡。在这乱世之中,有一位名叫申屠敦的士人,虽非显贵,却以智谋与操守闻名于乡里。他一生清贫,却始终坚守本心,不为权势所动。他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后人传颂的一段佳话。
相传,申屠敦有一件家传之宝——一只古鼎。此鼎形制古朴,纹饰精美,据说是先祖在周王室任职时所得,历经数代,未曾失传。鼎身刻有铭文,字迹苍劲有力,隐约可见“天命所归,忠义为本”八字。申屠敦视若珍宝,平日供奉于家中正堂,每逢节日便焚香祭拜,以示敬意。
一日,齐国使者路过申屠敦的村庄,闻其鼎之名,心生觊觎。使者本欲借机试探,遂以重金相赠,愿以百金换鼎。申屠敦听后,神色不动,只淡淡一笑:“此鼎乃先祖遗物,岂能以金钱易之?”使者见其态度坚决,便改口称:“若不愿售,可否借我一观?”申屠敦虽不喜外人触碰,但念及礼节,仍命仆人将鼎取出,置于庭院中展示。
然而,就在众人围观之际,鼎中忽然发出一声轻响,似有异动。众人惊疑不定,纷纷议论。申屠敦却神色如常,说道:“此鼎虽古,然其性刚直,不欺暗室。”言罢,又命人将鼎重新收起,不再示人。
此事传开后,乡人皆叹其德行,认为申屠敦不仅有器物之贵,更有人格之高。后来,有人问其为何不售鼎以济困,他答曰:“吾虽贫,然志不改。鼎者,器也;心者,主也。器可易,心不可移。”
申屠敦的故事,虽无惊天动地之壮举,却因其坚守本心、不为利动而被后人铭记。他用一生诠释了何为“君子不器”,亦展现了古代士人对道德与尊严的执着追求。
如今,虽不知申屠敦之鼎是否仍在人间,但其精神,早已融入中华文化之中,成为后世修身立德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