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下语文《鲁滨逊漂流记(节选)》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主要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体会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动的方法。
- 掌握“荒岛生存”这一主题的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讨论、情境体验等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引导学生运用批注法、思维导图等方法进行文本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鲁滨逊在困境中表现出的坚韧、乐观和智慧,培养积极面对困难的人生态度。
-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
- 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经历及其心理变化。
- 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
- 教学难点:
-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鲁滨逊在孤独中的精神世界。
- 如何将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思考。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相关图片资料、思维导图模板。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作品背景,完成初步阅读批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情境导入:
播放一段关于荒岛求生的视频片段,引发学生兴趣。
提问:“如果你被困在一个荒岛上,你会怎么做?”
2. 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经典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的节选部分,看看主人公是如何在荒岛上生存下来的。”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边读边圈画关键语句,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2. 整体感知:
提问:“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你对鲁滨逊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 教师小结:
鲁滨逊在一次航海中遭遇风暴,流落荒岛,凭借智慧和毅力逐渐建立自己的生活。
(三)精读品析(20分钟)
1. 分段细读:
- 第一部分:描述鲁滨逊刚到荒岛时的心理状态。
引导学生关注“恐惧”“绝望”等关键词,体会他的情绪变化。
- 第二部分:鲁滨逊开始建造住所、寻找食物、制作工具。
重点分析他如何克服困难,体现其聪明才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 第三部分:鲁滨逊在岛上生活的日常与内心独白。
引导学生感受他的孤独与坚持,体会他对生活的热爱。
2. 小组讨论:
- 鲁滨逊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 如果你是鲁滨逊,你会如何应对这样的处境?
3. 课堂展示:
各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适时点评并补充。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联系现实:
“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否也遇到过类似‘荒岛’的情况?比如考试失利、家庭变故、人际关系问题等。我们应该如何面对?”
2. 情感升华:
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在逆境中成长。
(五)总结提升(5分钟)
1. 学生自主总结:
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本节课的收获。
2. 教师总结:
鲁滨逊的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境时,只要保持希望、勇敢面对,就能找到出路。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也能像鲁滨逊一样,成为生活的强者。
五、作业布置
1.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如果我是鲁滨逊》,描述自己在荒岛上的生活。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六、板书设计
```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丹尼尔·笛福
心理变化:恐惧 → 坚强 → 乐观
品质:智慧、坚韧、乐观、独立
主题:面对困境,永不放弃
```
七、教学反思(课后填写)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理解人物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化表达,提升课堂的深度与广度。
---
备注: 本教案适用于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