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出自《易传·系辞上》,是古代哲学中极具代表性的命题之一。这句话揭示了“道”与“器”的关系,强调“道”作为超越具体事物的抽象本体,是万物运行的根本法则和终极原理。
一、
“形而上者谓之道”中的“形而上”指的是超越具体形态、物质的存在,即无形之物;“道”则是宇宙万物的本源、规律和终极存在。与之相对的是“形而下”,即具体的、有形的事物。这句话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对“道”与“器”关系的深刻思考。
在儒家、道家等思想体系中,“道”不仅是自然的规律,也包含道德、人生和社会的最高原则。因此,“形而上者谓之道”不仅是哲学概念,也是指导人们认知世界和实践生活的重要理念。
二、核心概念对比表
| 概念 | 含义 | 特点 | 所属思想流派 |
| 形而上 | 超越具体形态、有形的物质存在 | 抽象、无形、普遍性 | 儒家、道家、玄学 |
| 道 | 宇宙万物的本源、规律与终极存在 | 普遍性、超越性、不可见 | 道家(如老子)、儒家(如《易经》) |
| 形而下 | 具体的、有形的物质存在 | 实体性、可见性、个别性 | 儒家、道家、现实主义哲学 |
| 器 | 具体的工具、物品或物质实体 | 可被感知、有限性 | 儒家、道家、实用主义 |
三、现实意义与启示
1. 认识论层面:强调通过抽象思维把握事物的本质,而非仅停留在表面现象。
2. 伦理道德层面:将“道”引申为道德准则,指导个人修养与社会行为。
3. 人生观层面:引导人们追求内在的“道”,而非外在的名利与物质。
4. 文化传承层面:成为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重要基础,影响后世哲学、艺术、医学等多个领域。
四、结语
“形而上者谓之道”不仅是古代哲学的精辟概括,更是现代人理解世界、修身养性的重要参考。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应关注精神世界的提升与内在规律的探索。这种思想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对当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启示意义。
以上就是【形而上者谓之道】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