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喜过望的成语故事是什么】“大喜过望”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形容人因为意外的好消息而感到非常高兴,甚至超过了原本的期望。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光武帝纪》,讲述的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战乱中获得胜利的故事。
成语出处
原文:
> “更始遣使立秀为萧王,而光武以大喜过望,遂留河北。”
译文:
更始帝派使者封刘秀为萧王,刘秀因这个突如其来的好消息而感到非常高兴,甚至超出了他的预期,于是决定留在河北。
成语释义
- 大喜:非常高兴。
- 过望:超过期望。
- 整体意思:因意外的好事而感到非常高兴,远远超过了原来的期望。
成语用法
- 常用于描述人在遇到意外惊喜时的情绪反应。
-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表达一种强烈的喜悦情绪。
成语故事简述
刘秀是东汉的开国皇帝,在他年轻时曾参与推翻王莽新朝的起义。在一次战役中,他原本以为自己会被处决,但最终却意外地被封为萧王,这让他感到非常惊喜,远超了他的预期,因此有了“大喜过望”的说法。
总结与表格对比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大喜过望 |
| 出处 | 《后汉书·光武帝纪》 |
| 原文 | 更始遣使立秀为萧王,而光武以大喜过望,遂留河北。 |
| 释义 | 因意外的好消息而感到非常高兴,远超预期。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形容极度的喜悦。 |
| 故事背景 |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战乱中意外获得封赏,感到异常高兴。 |
| 情感色彩 | 积极、正面 |
| 近义词 | 喜出望外、欣喜若狂 |
| 反义词 | 大失所望、失望至极 |
结语
“大喜过望”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它提醒我们,生活中有时会因为意外的好运而感到无比幸福,这种情绪虽然强烈,但也值得珍惜。在日常交流中,合理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以上就是【大喜过望的成语故事是什么】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