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精选范文 >

2024年陈情表知识点归纳整理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2024年陈情表知识点归纳整理,急!求解答,求别让我白等一场!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6-25 02:27:49

《陈情表》是西晋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一篇奏章,全文情感真挚、语言恳切,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本文以“孝”为核心,表达了作者对祖母的深切孝心和对朝廷的忠诚,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一、作者简介

李密(224年-287年),字令伯,蜀汉时期人,后归晋。他自幼丧父,由祖母刘氏抚养长大,与祖母感情深厚。因不愿仕晋而多次拒绝朝廷征召,最终以“陈情”方式向晋武帝陈述自己的苦衷,遂成千古名文。

二、写作背景

西晋统一三国后,为了巩固政权,广招贤才。李密因才华出众被征召入朝,但他因祖母年老体弱,需亲自奉养,故多次辞官不就。最终他决定上书朝廷,说明自己不能应召的原因,这就是《陈情表》的由来。

三、文章结构分析

《陈情表》全文共四段,层层递进,情感真挚:

1. 陈述家庭困境

- 开篇点明自己幼年失怙,依靠祖母抚养成人。

- 强调祖母年迈多病,无人照料,自己无法远离。

2. 表达对朝廷的感激与忠心

- 表示自己虽有报国之志,但因孝道难违,不得不辞官。

- 说明自己并非不识大义,而是情理所迫。

3. 第三段:进一步强调孝道的重要性

- 用典故说明“孝”是立身之本,不可违背。

- 强调自己虽受朝廷恩遇,但无法舍弃亲情。

4. 第四段:请求宽恕并表明决心

- 最后恳请皇帝体谅其处境,允许自己继续奉养祖母。

- 表达愿尽孝道,不负皇恩的决心。

四、重点词句解析

| 句子 | 解析 |

|------|------|

|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 我因为命运坎坷,早年遭遇不幸。 |

|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 出生六个月父亲去世,四岁时母亲改嫁。 |

|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 祖母怜惜我孤单弱小,亲自抚养我。 |

|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 我没有祖母,活不到今天;祖母没有我,也难以安度晚年。 |

|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 小鸟尚有反哺之情,我愿请求终养祖母。 |

五、艺术特色

1. 情感真挚动人

李密以亲身经历为基础,抒发了对祖母的深厚感情,感人至深。

2. 语言朴素自然

全文语言朴实无华,却极具感染力,体现出“情动于中”的特点。

3. 结构严谨,逻辑清晰

文章层层递进,从自身处境到对朝廷的忠诚,再到对孝道的坚持,逻辑严密。

4. 善用修辞手法

如比喻、对偶、排比等,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六、主题思想

《陈情表》通过李密的个人经历,深刻揭示了“孝”在儒家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同时也展现了个人情感与国家责任之间的矛盾与调和。文章不仅是一封奏章,更是一部关于人性、道德与情感的深刻作品。

七、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陈情表》所体现的孝道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理想的同时,不应忽视对家庭的责任与关爱。同时,文章也启示我们在面对选择时,要权衡情理,做出符合道德与良心的决定。

八、复习要点总结

- 掌握作者及写作背景;

- 理解文章结构与情感脉络;

- 熟记重点词句及其含义;

- 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

- 理解“孝”在文中所体现的价值观;

- 联系现实生活,思考其现实意义。

结语:

《陈情表》不仅是一篇文辞优美的散文,更是一份充满深情与智慧的奏章。它让我们看到古人如何在情感与责任之间寻找平衡,也启发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如何更好地传承与践行传统美德。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