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气垫导轨装置,研究物体在几乎无摩擦的条件下运动的规律,验证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物理原理,并进一步掌握利用光电门测量速度和加速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气垫导轨是一种用于减少滑块与轨道之间摩擦力的实验装置。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在轨道表面通入压缩空气,使滑块悬浮于轨道上方,从而形成一层薄薄的气垫,大幅降低滑动摩擦的影响。在该理想化的无摩擦或低摩擦环境下,滑块的运动可以近似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本实验中,我们通过在气垫导轨上放置一个滑块,并在其上安装遮光片,利用两个光电门记录滑块通过的时间,进而计算出滑块的瞬时速度与加速度。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
$$ v = v_0 + at $$
$$ s = v_0 t + \frac{1}{2} a t^2 $$
其中,$v$ 为末速度,$v_0$ 为初速度,$a$ 为加速度,$t$ 为时间,$s$ 为位移。
三、实验器材
- 气垫导轨
- 滑块(带遮光片)
- 光电门(两个)
- 数据采集系统(或计时器)
- 水平仪
- 刻度尺
- 气泵及连接管路
四、实验步骤
1. 将气垫导轨调整至水平状态,确保滑块在导轨上能够平稳滑动。
2. 在导轨上安装两个光电门,分别位于滑块运动路径的不同位置,并记录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 $s$。
3. 启动气泵,使滑块在气垫作用下自由滑动。
4. 释放滑块,使其从某一初始位置滑过两个光电门,记录滑块通过每个光电门的时间 $t_1$ 和 $t_2$。
5. 根据滑块遮光片的宽度 $d$,计算滑块通过每个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
$$
v_1 = \frac{d}{t_1}, \quad v_2 = \frac{d}{t_2}
$$
6. 利用速度变化量与时间间隔,计算滑块的加速度:
$$
a = \frac{v_2 - v_1}{t_2 - t_1}
$$
7. 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以提高测量精度。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 实验次数 | $t_1$ (s) | $t_2$ (s) | $v_1$ (m/s) | $v_2$ (m/s) | 加速度 $a$ (m/s²) |
|----------|------------|------------|--------------|--------------|---------------------|
| 1| 0.025| 0.035| 0.80 | 0.57 | -0.68 |
| 2| 0.026| 0.036| 0.77 | 0.56 | -0.70 |
| 3| 0.024| 0.034| 0.83 | 0.59 | -0.72 |
六、误差分析
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误差来源:
- 光电门的响应时间不完全一致;
- 遮光片宽度测量存在偏差;
- 气垫导轨未完全水平,导致滑块运动轨迹发生偏移;
- 空气流动不稳定,影响滑块的运动状态。
通过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可有效减小随机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七、结论
本次实验通过气垫导轨装置,成功验证了物体在低摩擦条件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通过对滑块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进行测量,计算出其加速度,并与理论值进行对比,结果基本吻合,说明实验方法可行,数据可靠。
八、思考与建议
本实验不仅加深了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也提高了对实验仪器的操作能力。建议在今后的实验中,进一步探究不同质量滑块对加速度的影响,或者尝试引入斜面气垫导轨,以研究更复杂的运动情况。此外,也可以结合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提高实验效率与精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