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水长”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深远、广阔或情谊的深厚。在成语词典中,这一词语不仅具有字面意义,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理。
从字面来看,“山高”指的是高山巍峨、高耸入云;“水长”则是指河流绵延不绝、源远流长。两者结合,形象地描绘出自然景观的壮丽与辽阔。因此,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比喻人的品德高尚、志向远大,或是情感深沉、持久不变。
在实际使用中,“山高水长”多用于赞美他人的德行、才学或情谊。例如:“他的为人正直,心胸宽广,真可谓山高水长。”这句话表达了对他人品格的高度评价,同时也体现了汉语中以自然景象比喻人文精神的表达方式。
此外,这一成语也常被用来形容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积淀。如:“中华文明山高水长,历经千年而不衰。”这表明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在成语词典中,“山高水长”的解释通常包括其基本含义、出处、用法及例句。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和《成语词典》的相关记载,该成语最早见于古代诗词,后逐渐演变为常用成语,并广泛应用于现代汉语中。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山高水长”多用于正面的语境,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带有讽刺意味,具体需结合上下文理解。例如:“他那所谓的友情,不过是山高水长的空话。”这种用法则带有一定的否定色彩。
总的来说,“山高水长”作为一则富有意境的成语,不仅展现了汉语的优美与含蓄,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对自然与人文关系的深刻理解。无论是用于文学创作、日常交流还是学术研究,它都具有重要的语言价值和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