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高》的全诗赏析】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其作品以深刻的社会关怀和深厚的情感著称。在众多诗作中,《登高》堪称其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杜甫卓越的艺术造诣,也体现了他晚年漂泊、忧国忧民的心境。
《登高》一诗全文如下: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写于杜甫晚年,时值安史之乱后,国家动荡,民生凋敝。杜甫此时已年近六十,身患多种疾病,长期漂泊在外,生活困顿。他在重阳节登上夔州(今重庆奉节)的一处高台,面对秋日萧瑟的景象,触景生情,写下此诗。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描绘了一幅深秋江边的苍凉图景。风急天高,猿猴的啼叫显得格外凄厉;水中的小洲清澈,沙滩洁白,鸟儿在空中盘旋飞翔。这里既有自然的壮阔,也有生命的灵动,但更透出一种孤独与寂寥。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全诗中最富气势的两句。诗人用“无边”与“不尽”两个词,将秋天的肃杀与江水的奔流融为一体,展现出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辽阔。落木萧萧,象征着生命的凋零;江水滚滚,则寓意着历史的长河不断向前。这两句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万里漂泊,常年作客,人生的艰难与孤独感在此显露无遗;而“百年多病”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身体的衰弱与精神的疲惫。独自登高,既是对自然的敬仰,也是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点明了诗人所处的困境。“艰难苦恨”道出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个人遭遇的不满;“繁霜鬓”则形象地表现了他的衰老与沧桑;“潦倒新停浊酒杯”一句,更透露出他因病不能饮酒的无奈与失落。
综上所述,《登高》不仅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佳作,更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与时代精神的诗篇。它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杜甫晚年的生活状态与思想境界。无论是在艺术手法上,还是在思想内涵上,这首诗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