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说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了解归有光及其作品风格,掌握《项脊轩志》的写作背景。
- 理解文章中“志”的含义,体会作者通过记物抒情、借景写人的表达方式。
- 掌握文言词语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品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作者情感。
- 培养学生对古典散文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作者对家庭、亲人的深情厚意,激发学生对亲情的珍视。
-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学会在平凡中发现美、感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
- 理解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
- 分析文中细节描写的作用,体会“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 教学难点:
- 领会作者在平淡叙述中蕴含的深沉情感。
- 理解“志”字在文中的多重意义,体会其作为散文体裁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 通过提问引入:“你是否曾为自己熟悉的一件旧物或一处老屋写下过文字?”
- 展示几张老屋或旧物的照片,引发学生联想。
- 引出课文《项脊轩志》,简介作者归有光及其“散文家”身份。
2. 初读感知(10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理解的字词。
- 教师讲解重点字词,如“志”、“修葺”、“珊珊”等。
- 学生复述文章内容,教师引导梳理文章结构。
3. 精读品析(20分钟)
- 分段精读,分析作者如何通过“项脊轩”的变化反映人生变迁。
-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母亲、妻子、祖母的细节,体会作者的情感。
- 讨论:“为什么作者要写‘志’?‘志’在这里意味着什么?”
4. 拓展延伸(10分钟)
- 比较《项脊轩志》与其他写人记事类散文的异同。
-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尝试用“小事物”表达“大情感”。
5. 小结与作业(5分钟)
- 回顾本课内容,强调“以物寄情”的写作手法。
- 布置作业:以“我最难忘的旧物”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不少于300字。
四、板书设计:
```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
一、作者简介:归有光——明代散文家,被誉为“唐宋派”代表人物。
二、文体特点:以“志”为题,记事抒情,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三、内容要点:
1. 项脊轩的变迁
2. 家庭成员的回忆
3. 对往昔生活的怀念
四、写作手法:
- 细节描写
- 以小见大
- 情景交融
五、情感主旨:
- 表达对亲人深切的思念
- 反映人生无常,珍惜当下
```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层次的阅读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项脊轩志》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从细节中体会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今后可进一步加强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六、参考资料:
- 《古代汉语》教材
- 《归有光散文选》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相关文章
注:本文为原创内容,避免使用AI生成痕迹,适合用于教学设计或说课稿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