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精选范文 >

语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语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急到原地打转,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2 21:10:33

语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和主要人物形象。

-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品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 培养学生分析文本、感悟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母爱的伟大与深沉,体会亲情的珍贵。

- 引导学生珍惜与亲人相处的时光,学会感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理解“我”与母亲之间的感情变化,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感悟文中蕴含的深层情感。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相关背景资料。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作者史铁生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秋天会想到什么?是丰收的喜悦,还是淡淡的哀愁?”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后,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一篇关于‘秋天’与‘怀念’的故事。”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学生齐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

2.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帮助学生感受情感基调。

3. 提问引导:

- 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 “我”和母亲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 你从文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三)精读品析(20分钟)

1. 分段阅读,逐段分析。

- 介绍“我”的病情和母亲的关心。

- 关键词:“双腿瘫痪”、“她悄悄地躲出去”,体会母亲的隐忍与关爱。

- 母亲想带“我”去看花,但“我”拒绝了。

- 分析母亲的语言和动作,感受她对“我”的理解与鼓励。

- 第三段:母亲病重,“我”终于明白她的用心。

- 体会“我”的悔恨与思念,感受母爱的深沉与无私。

2. 小组讨论:

- 你认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 如果你是“我”,你会怎么做?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播放一段关于亲情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 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母亲”的身影?

- 我们应该如何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光?

2. 写作练习:

- 以“我想对妈妈说……”为题,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五)总结升华(5分钟)

教师总结:

“《秋天的怀念》不仅是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更是一首献给母爱的赞歌。希望同学们能从中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并学会珍惜身边的亲人。”

(六)布置作业(2分钟)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其中一段。

2. 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读后感,谈谈你对“母爱”的理解。

五、板书设计

```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母亲:温柔、坚强、无私

“我”:叛逆、悔悟、感恩

主题:亲情、怀念、成长

```

六、教学反思(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补充)

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受母爱的深厚与伟大。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与审美能力。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