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疑原文及翻译】在古代的文言文中,有许多关于人物品德与行为的故事,其中《李疑》便是一篇颇具教育意义的文章。这篇文章通过讲述李疑的言行举止,展现了他重义轻利、乐于助人的高尚品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一些值得推崇的道德观念。
李疑原文:
李疑者,居于汴之东,性好施,人多称其贤。尝有客自远方来,衣敝而足跛,状甚贫。李疑见之,不问其名姓,即以衣与食待之。客辞去,李疑送之门外,曰:“君若有所需,可再来。”后数月,客复至,携一金瓶,曰:“吾感君厚德,故以是相赠。”李疑笑而不受,曰:“吾所施者,非为报也。君子之交,淡如水耳。”客乃叹曰:“世之伪善者多矣,惟君真义士也!”
李疑翻译:
李疑住在汴京的东边,性格乐善好施,人们都称赞他为人贤德。有一次,一位来自远方的客人来到他家,衣衫褴褛,脚也有些不便,看起来非常贫穷。李疑见到他,并没有询问他的姓名,就立刻给他衣服和食物。客人告辞时,李疑送到门口,说:“如果你以后有什么需要,可以再来找我。”
过了几个月,那位客人又来了,带来一个金瓶,说:“我感激你的恩德,所以用这个来回报你。”李疑笑着拒绝了,说:“我给予你的帮助,并不是为了得到回报。君子之间的交往,应该像清水一样清淡。”客人于是感叹道:“世上虚伪的人很多,只有你是真正的义士啊!”
读后感悟:
《李疑》这篇短文虽然篇幅不长,但却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李疑的行为体现了“施恩不望报”的精神,这在当今社会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做事总是带有目的性,生怕付出得不到回报。而李疑则不同,他以一颗真诚的心对待他人,不计较得失,这种品质正是我们今天所缺失的。
此外,文章也揭示了一个道理:真正的好人,往往不张扬、不炫耀,而是默默地做好事。李疑没有因为自己的善举而自夸,也没有因为对方的感谢而沾沾自喜,他的行为更加显得可贵。
结语:
《李疑》不仅是一篇文言文,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它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他是否有一颗善良的心。愿我们都能像李疑一样,在生活中多一份善意,少一份算计,让世界因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