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理解诗中词语的含义,掌握古诗的基本结构和韵律特点。
-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品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和诗歌意境。
-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 培养学生珍惜亲情、思乡情怀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诗意,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 难点:体会“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三、教学准备
- 教师:PPT课件、相关图片、音乐素材(如古筝曲《渔舟唱晚》)
-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王安石的生平资料,了解诗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轻柔的古筝音乐,展示长江沿岸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提问:“同学们,如果有一天你离开家乡,你会有什么样的心情?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思乡之情的古诗——《泊船瓜洲》。”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教师范读课文,注意语调和节奏。
2.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分组朗读,评选“最佳朗读者”。
4. 教师讲解诗题,解释“泊船”的意思,介绍作者王安石及其写作背景。
(三)精读品析(20分钟)
1. 逐句分析
-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京口与瓜洲之间仅一水之隔,而钟山就在不远处。这里描绘的是诗人眼前的景色,也暗示了他离家不远却难归的心情。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关键词“绿”是本诗的诗眼,说明春天已至,万物复苏,但诗人却因思乡而心绪不宁。后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眷恋。
2. 小组合作探究
- 问题1:为什么诗人会用“绿”字来形容春天的到来?
- 问题2:诗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诗人的情感?为什么?
3. 教师点拨
- 强调“绿”字的妙处:它不仅表示颜色,更象征着生机、希望,同时也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 引导学生体会“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无奈与期盼。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播放配乐朗诵视频,让学生再次感受诗歌的意境。
2.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对“思乡”的理解。
3. 布置小练笔:以“我心中的故乡”为题,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
(五)总结提升(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中“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的艺术手法。
2. 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关注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3. 布置作业:
- 背诵《泊船瓜洲》,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 查阅王安石其他作品,比较其风格差异。
五、板书设计
```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情感:思乡之情
手法:借景抒情
语言:凝练含蓄
```
六、教学反思(可选)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走进古诗世界,既注重文本解读,也重视情感体验。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古诗词语言的欣赏能力,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