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月光曲》教学实录】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将一篇优美的文章讲得生动、有感染力,是每一位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于永正老师作为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语文教育专家,他的课堂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强调情感的激发与语言的美感。他所执教的《月光曲》一课,便是这样一次充满智慧与艺术的教学实践。
《月光曲》是一篇描写音乐与自然美景交融的散文,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了月光下的大海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情景。于永正老师在教学中,并没有简单地讲解课文内容,而是引导学生走进文字背后的情感世界,感受语言的温度与音乐的意境。
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参与到文本的解读中来。他善于用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比如:“你听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欲望。通过这样的互动,学生逐渐体会到文字中的情感流动,也学会了如何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内心的感受。
此外,于永正老师还非常注重朗读训练。他认为,朗读不仅是理解文章的一种方式,更是培养语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月光曲》的教学中,他鼓励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文中节奏的变化与情感的起伏。他常常说:“声音是有感情的,文字是有生命的。”正是这种对语言的尊重与热爱,使得课堂充满了诗意与灵动。
值得一提的是,于永正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巧妙地融入了音乐元素。他播放轻柔的钢琴曲,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月光的宁静与美丽,进而更好地理解贝多芬创作时的心境。这种跨学科的融合,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总的来说,于永正老师的《月光曲》教学实录,不仅展示了他高超的教学艺术,也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范例。他用自己对语文教育的深刻理解,让一篇普通的课文焕发出独特的光彩,也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了美的体验与心灵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