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朱者不赤作文范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古人常用来告诫人们要谨慎选择朋友和环境的一句话。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近朱者”都会“赤”,也并非所有“近墨者”都会“黑”。这说明人的成长与变化不仅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更取决于自身的意志力、价值观和内在修养。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人虽然身处污浊之境,却依然保持清白本色。比如东晋时期的陶渊明,他虽身处官场,但始终不愿同流合污,最终毅然辞官归隐,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佳话。他的选择证明了一个人如果内心坚定,即使身处不良环境,也能坚守自我,不被外物所染。
同样,也有许多人在良好的环境中却未能保持正直品格。如战国时期的赵高,他身居高位,掌握大权,却因私欲膨胀,最终导致秦朝迅速灭亡。这说明,仅仅依靠外部环境的“好”并不能保证一个人的“正”,关键还是在于自身是否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坚持正义的决心。
现代社会中,“近朱者赤”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青少年因交友不慎,误入歧途;一些成年人因贪图享乐,迷失方向。然而,也有不少人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头脑,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他们或许身处逆境,但从未放弃对真善美的追求。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应更加重视个人的内在力量。一个真正有道德、有操守的人,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正如莲花一般,在污浊的水中生长,却依旧洁白无瑕。
总之,“近朱者不赤”并不是对古语的否定,而是对人性的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解。它提醒我们:环境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面对环境,如何在纷繁世界中守住内心的纯净与坚定。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成为一个真正有担当、有操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