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刘景文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了解诗人苏轼及其创作背景,掌握古诗《赠刘景文》的基本内容。
- 理解诗句中描绘的秋景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 学会赏析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品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面对困境时的豁达胸怀。
- 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词的兴趣,提升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诗中描写秋景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 难点:体会“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所蕴含的哲理与情感。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朗读音频。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苏轼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秋天有哪些景象吗?”
引导学生说出秋天的特点,如落叶、菊花、凉风等。
接着出示课题《赠刘景文》,并简介诗人苏轼,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并注意字音与节奏。
2.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 分组朗读,教师点评,纠正发音。
(三)精读品味(15分钟)
1. 逐句讲解
- “荷尽已无擎雨盖”:荷花凋谢了,连遮雨的伞也不存在了。
- “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虽然枯萎,但依然挺立在寒霜之中。
-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一年中最美的景色你要记住,正是橙子黄、橘子绿的时候。
2. 引导思考
- 为什么诗人用“荷尽”“菊残”来写秋天?
- “擎雨盖”“傲霜枝”分别有什么象征意义?
- 诗人想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什么情感?
(四)合作探究(10分钟)
分组讨论:
- 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你觉得诗人是在赞美自然还是在勉励朋友?
- 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画面吗?
(五)拓展延伸(5分钟)
- 欣赏其他描写秋天的古诗,如《山行》《望洞庭》等。
- 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
(六)总结升华(5分钟)
教师总结:
《赠刘景文》不仅是一首描写秋景的诗,更是一首寄托友情、鼓励朋友的诗。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与希望。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能像诗中的菊花一样,在困难中坚持,在逆境中成长。
(七)布置作业(2分钟)
1. 背诵并默写《赠刘景文》。
2. 写一篇小短文,描述你心中的秋天。
3. 查阅苏轼的其他作品,选择一首进行赏析。
五、板书设计:
```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无擎雨盖
菊残傲霜枝
一年好景须记
橙黄橘绿时
```
六、教学反思(可选)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走进古诗,感受诗意,激发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古诗语言的赏析,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